当前位置 英国留学网 申请攻略 正文

英国研究生留学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有哪些?

英国研究生留学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有哪些?

英国申请要准备的材料名目繁多,但核心材料是3份:推荐信、简历、个人陈述。这三份材料全部是要提交给英国大学评审的。下面我分三部分讲解:

一、推荐信:如何选择推荐人?

申请英国大学,通常需要2封推荐信,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找推荐人,以为教授一定比讲师好,公司老板一定管用,这都是常见的误区。在推荐人的选择上,主要按如下逻辑排列:

1、第一顺位:该老师与你的个人关系。这里的关系不是指你们是不是朋友,而是体现在推荐信上的,这位老师是在什么场合下认识你、对你的认识到什么程度。在阅读者眼里,这位老师需要足够了解你,这封推荐信才有参考的价值。最好的两个选择是:(1)专业课的老师;(2)个人/论文导师。

2、第二顺位:该老师的背景与申请专业的相关性。尽量去选择与申请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老师来做推荐,老师可以从你在课程中的表现对你在该领域的学术能力和兴趣进行描述,如果这位老师并没有教过课则难以对你的学术能力背书。

3、第三顺位:该老师的配合程度。请英国学校推荐信有两种递交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在网申系统里上传签好字的推荐信;第二种是学校的网申系统自动给老师的邮箱发送邮件,老师通常需要点击邮件里的链接上传推荐信。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学校也会要求老师的邮箱必须有学校域名后缀,比如 pku.edu.cn,以锁定推荐人身份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老师是否愿意配合你完成这一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学校只有在收齐所有材料后才会审理你的申请。我有一个北邮的学生,因为老师拖了两个多月一直不提交推荐信(期间各种理由,比如出国了,或者收不到邮件等等),导致帝国理工的申请到最后也没有完成。

4、第四顺位:该老师的职称。如果满足前面三个条件的老师有很多个,那么可以在这几个老师里面选取学术或行政职称更高的来做推荐人。

二、CV:如何描述好“我是谁”?

首先要和大家强调,CV 叫简历,关键词是“简”,一定要简明扼要地列明你的经历。注意 CV并不是绝大部分英国院校的必需材料,因为简历里面涵盖的东西基本上都在学校的网申表格里填写了。

写好简历需要以下的4个要素:

1、第一要素是控制篇幅。常规简历要尽量控制在1页 A4 纸之内。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页边距这样的技巧来实现,但主要还是控制好文字数量。当然,也有极少数申请者有非常丰富的背景,比如工作经历很多,或者研究成果很多,即使是这样的申请者,简历也不宜超过2页。2页是简历阅读者能够忍耐的极限。

2、第二要素是信息框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几个必须要涵盖6个部分:基础信息;教育背景;学术经历(尤其是发表的文章、实验室经历);实习经历;奖项;相关的职业证书或技能。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可以将实习经历换成工作经历。

3、第三要素是简历的时间线。简历里的时间排序一般为倒叙,即最近发生的放在前面,最早发生的排在最后。

4、第四要素是避免无效内容。以下几点不要在简历内出现:(A)过于久远的事情,比如小学参加的数学竞赛、中学获得的荣誉奖杯;(B)与申请专业不相关的活动。这里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会在简历里放上特别多的志愿经历,比如去敬老院给老人跳舞、陪自闭症小孩子画画,其实除了申请相关专业(公共政策、NGO管理、社会工作),这类志愿经历对于大部分申请来说帮助并不大。(C)“鸡肋”的奖项和技能,常见有优秀团员或者熟练操作Office软件。

三、Personal Statement(PS): 个人陈述

1、PS 里应该写哪些内容(What should you say)

下面是我们经多年经验积累,总结出的一篇优秀PS应该涵盖的要素:

1)学术方面:

A 我为什么要读硕士。

B 我为什么申请你们学校的这个专业?选择申请这个硕士项目的原因。

注意,这一点非常关键,必须是针对你所申请的硕士项目来写。单纯地去说你对“business”或者 “management”的兴趣没有意义。

C 我的本科学习/实践是如何与这个专业紧密相连的。

D 我具备哪些学术能力?这些能力将如何帮助我更好的在这个专业上深造?

2)个人特质:

A 我具备哪些与申请专业相关的个人能力?

B 我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2、应该怎么样去阐述以上的内容(How you should say it)

抓住申请专业的主要特征

注意阐述的内容一定要提到与申请专业的相关性。不要只是说:

I worked for two months at Company X

而是要解释这个经历与申请专业的相关性:

At Company X I was involved in troubleshooting project overruns on a new product design. This made it clear to me how importa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s.

3、语法、标点与拼写(grammar,punctuation,and spelling)与正文一样重要

中介行业里有一个非常糟糕的说辞:如果学生对于文书语言提出质疑,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一份来自中国的申请文书如果没有语言错误,看起来会很假。”这个说法,请注意,完全是“big mistake”。语法、标点以及拼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招生官是否能读懂且理解你在 PS 里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在英国的学术规范里,很重视语言的proof reading。

就像我在华威商学院的导师跟我说的一样“不希望任何除了内容、逻辑、观点之外的因素影响我对你这篇写作的判断”。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首先microsoft word是有自动拼写检查的这会筛出一部分低级错误;其次,推荐在线的语法检查grammerly,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是可以检查出来;最后,最推荐的,还是应该找一位native
speaker(受过良好教育的,并不是所有的英美人英语都很好,正如不是所有的中国人语文都学得好是一个道理)来帮你做核查。

4、长度(style)

PS 的篇幅建议是500-800字。一些学校是强制要求控制在500字的,比如爱丁堡、华威和国王学院。PS的写作应该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5、呈现方式(presentation)

1)要写语法完整的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以英文句号结尾。

2)不要使用俚语或者非正式的语言。

3)要有段落。PS读起来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至少包含开头(introduction),正文(body)和结尾(conclusion)。

4)尽量不要抒情。

6、一些常见的错误

1) 在PS里重复其他申请材料里已经涵盖的信息。比如在 PS 里列举你所学过的本科课程。

2)把 PS 写成详细版的 CV,将自己所有做过的事情详细重复一遍。

3) 不同的专业使用一样的 PS。从前面的指导,我就一直在强调在 PS 里阐述“专业相关性”的重要性,所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即使重点的经历是一样的,但也一定要调整“相关性”的阐述方式。

4) 过多在 PS 里放一些你的兴趣或者志愿活动,但一定要解释这些活动与你所申请专业的相关性。

5) 在 PS 里说你的爸妈、七大姑八大姨,这一点一定要避免学校想了解的是你,不是你的家人。

6) 模糊的阐述,比如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go to your University because I have a passion for study”.

7) 最后,也是最基本的,不要抄袭,也不要借鉴所谓的 PS 文库。

四、 准备材料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学术材料

学术材料包含:大学成绩单,在读证明(未毕业的学生),学位证毕业证(已毕业的学生)。以上文件都需要是中英文对照件。这些文件同学们都是可以从学校的相关部门开出来的。

关于成绩单,我想提醒大家,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希望学生提供的成绩单上能够体现平均分并且最好能够提供计算平均分的算法(比如是采用加权平均还是算数平均)。这里需要注意:大部分英国大学接受平均分,而不是绩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GPA 。可以看到很多大学发放有条件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于学术条件这一项也是要求最后达到的平均分。今年我们有一位学生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要求如下:

Evidence of award of honours degree at 2.1 or above or an equivalent standard from an overseas/EU university. This is equivalent to an overall average of 80% in your degree from China. We will require your final year transcript and degree certificate.

由些可见“平均分”在英国的认可度更高。

2、文书材料

我们详细说了简历、推荐信和 PS 个人陈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仅就强调递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A 注意学校的字数限制;

B 将文书转为PDF后上传,word 在不同电脑打开后的格式可能是乱码;

C 上传前一定要确认,不要把 A 学校的文书上传到B学校。(你别笑,这是 DIY 经常出现的问题)

3、其他材料

A 护照首页;

B 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单(雅思、托福、GRE、GMAT);

C 其他用于申请的材料,如各类获奖、技能、活动等的证书和证明、发表文章等;

D 已经工作的申请者,最好能出具一份工作证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英国留学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